"其實我們最可惜的

是總沒有這麼多時間鉅細靡遺去了解那些我們想關注的"







真的很神奇





當初上片的時候因為我對Joy Division 並不熟





當然第一步是先去聽音樂 音樂不行就看表演影片 表演影片不行就只好說再見 以後再聯絡





然後現在我居然坐在這邊 慢慢看著他們的歲月 這是以前沒想到的 ....








----------------------------------------------------------------------------------------------









拖到現在才去看Control





蠻後悔當初沒有去看大螢幕





這是一部細膩的黑白敘事影像





跟一般傳記記錄式的側寫還有紀錄片的形式不同





一個小時半裡引導的很簡潔





鏡頭 對白 自白 空白都是





更多的是引導我們接觸Ian的內心世界及人生





才能讓我們對於他的人 他的行事 他的愛 他們的歌有所理解(這部片內容有其考核嚴謹性)





所以才讓我忽然聽得下接受得了他們想說的話 it works !!!






----------------------------------------------------------------------------------------------











Ian 這個十分敏感 游離在文藝氣息以及自己世界裡的角色





總有著想要表達的強烈情感與話語





卻又不時活在癲癇未爆彈的死亡陰影下





我覺得有個網友寫得很好:





"一路下來我們看到一個過度自責,敏感的男人,既無法自私到底卻也無法犧牲自己"






對愛情 對自己的交代 對音樂 對什麼???????






無法選擇 沒有解答 23歲的他選擇離開世界






讓我印象最深刻也讓我想最多的是他的一些自白:





"每次我上台表演總是嘔心瀝血聲嘶力竭,我已經付出我的全部, 但是人們似乎不了解,總是對我要求更多,就像讓我披上一層外衣一樣"





感想:


1.第一先談每個人理解音樂的進入點很不一樣



有的人只聽旋律 有人聽樂器 有人看歌詞 有人看表演 有人深入了解  有人用"文化"帶過  有人抱持無為態度  有人心態"一日樂迷"



我常常會說一句話(我很偏激但請接受我想誠實表達我的想法與一個人的自以為是當作看看也好因為我贊同沒有高低之分的論點):



"唱片的行銷手法真的是殘害音樂"



不管是多無病呻吟  多沒有音樂性  反覆一再複製的曲式  商業化  



 在由裡至外的包裝下 好像一切都該變的合理



 好像每首曲子出生的不需要理由  只是一個合作而且必須有目的的產物



 好像只要請到名人推薦 CD側標又寫了一堆文藝看不懂的話 一下又提及文化 一下又拿來跟誰比較 



 寫滿了  然後呢?  可以賣了 



 我知道對於銷售很有用  



 但既然是賣音樂賣文字賣氣氛賣影像的



 是不是全都該讓創作者說話就好 !  創作者本身也應該對此負責 !



 文藝在這個世界一直很虛偽  就靠你自己來深度理解  認清你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沒有所謂的好壞與品味 所以你可以肆無忌憚的喜歡一切  表達自己的想法






2.第二說到投影



 我還是認為 愛別人 也要算在愛自己裡面



 有一部分是因為你想看到愛別人時自己所表達的愛與善



 所以你愛別人  


 
 你為他準備禮物想著等下他看見很欣喜 並認為你愛他的模樣  



 我們都需要


 
 所以我也認定歸類在這也是愛自己的一部分中 所以當你說愛別人的時候 打了幾折?






第3.回應第一,所以Ian對於音樂的騷動以及熱情來自於他所界定的靈魂奔放模式



   對於沒有學過音樂的他來說 是與我們用不同的理解方式來接受音樂的



  (所以我之前一直覺得整個團好多歌都死氣沉沉拍子都死了bass都死了吉他都死了為什麼還這麼激動)



  我會非常想了解他是怎麼看待以及了解他們自己的歌



  畢竟他屬於隨時都可以來來停停的角色  而且可以不斷改變角色 尚且承受較小壓力




第4.回應第二,也是我比較shock的部分:



他說:"每次我上台表演總是嘔心瀝血聲嘶力竭,我已經付出我的全部, 但是人們似乎不了解,總是對我要求更多,就像讓我披上一層外衣一樣"




做音樂的人  他其實只是想做自己



作音樂的人  他其實只是想做自己





經過專輯的製作 販售的考量 行銷 媒體的渲染 社會大眾的焦點決定 言論交換




這是一件多麼恐怖的事情




我們不斷的與他產生共鳴  不管是不是他想要的 




我們用自己的內容接收他的東西重新包裝  稱之為:我們接受後的某某某




所以你對他迷戀 你對他期待  你認為你支持的他們應該就是要這樣子




他喜歡看到支持他的人給他動力




但我知道這就是最後的折衷點




如果再繼續道破下去  深入交談  事實完全不是這樣子




一些人聽音樂  一些人要氣氛  一些人針對人  一些人其實陶醉在迷的感受中




事物的本質這樣不斷產生化學作用




所以在電影中 Ian 所搞不懂的部分 , 他用了"曲解"(由於前幾天的網誌有一篇便是寫到此所以看了心有戚戚焉)




我們愛他們之餘  會不會更多來自於愛自己的反射  停留在"迷"的狀態





一樣都是人  他們沒必要承受這麼多人對於他們不同的理解




我相信他是真的很認真在表達他的情緒了  所以請尊重他的情緒  而不該妄自覆蓋什麼




對今天所有願意真心表演的人我們都應該這樣尊重,fair



也是為什麼林宥嘉罵歌迷 也是為什麼很懷念陳綺貞盧廣仲還可以好好介紹自己的歌的時候








--------------------------------------------------------------------------------------------------------





這一次




是真的 Ian Curtis 的聲音進入了我的腦中





應該說是以前是我單方面的不斷拒絕後重新認識





也許今晚一覺睡去明天起來我就什麼都忘了





重新撥放一樣的東西重新的又覺得這樣的東西我不喜歡聽




不過這一刻的接受 我會好好記著  很可貴!





回應最開頭的話  我想什麼都有他的價值 所以責任有一半是我們自己要擔負




雖然寫下這句話同時  可能有人在笑我無知  有人深感不認同




請也表達你們的想法當回饋吧  這樣也有助於讓我想法更開明







覺得光要靠預告片要表達全片的精神真的很難  還是得親身好好看









最適合他們的氣氛莫過於黑白的世界 





最後來個輕鬆的  我要稱讚片中的女主角實在太美了






以前因為茱莉蝶兒讓我對法國女人很有好感 覺得他們的生活態度與靈性很美




現在這樣下去只會加深我的偏見  >/////<




我不反對碎嘴  但要有自己的看法以及真誠 還有對生活的態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cottbaken 的頭像
    scottbaken

    scottbaken的部落格

    scottbak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